第106章 一夜完工,谁说古代生产力低的(第2页)

 这个地理位置是许元胜这两日走访青山村后特意选择的。

 挖出了一个占地两百平,深约五米的巨大坑洞。

 已经切割好的石砖,工艺很不错,每一块都有一个平方大小,厚度约乎一拳,每一块石砖都有五十多斤重。

 一个个负责石料的汉子,用扁担一次性运过四块,只是几个来回,就凑够了铺设在坑洞底部的数量。

 在一侧泥匠也带着人把一座高约五米,占地上百个平方的土窑用泥灰堆砌完备。

 稍后一块块裁切好的石砖混淆着胶泥和草木灰,从土窑里面开始黏合堆砌,开始一块块的构筑起青山村第一座土窑。

 外层就是一座普通的土窑,里层贴着石砖,这结实度和扛糙绝对过关。

 纵使里面再高的温度,只会让石砖和泥土贴合的更紧。

 “这里用石砖搭起一个灶台,要有寻常灶台五个大小。”许元胜进了土窑里面,这其中就有上百个平方大小,面积足够了。

 泥匠连连点头,立即着手安排,青山村的灶台大多数都是出自他手。

 许元胜简单一说,他就知道怎么搞了。

 一直忙碌到了后半夜,才算是完工。

 “给大家把银子发下去。”许元胜里外走了一圈满意的点了点头,递过十两银子给大牛。

 “多了!”

 大牛挠了挠头,每人一百文,五十多人是五两多银子,泥匠和石匠每人一两银子,八两银子足够了。

 “多的算赏的。”许元胜笑着道,能做这么快,值得这个赏。

 “我去换文钱。”大牛说完就转身朝着村子快步跑步。

 “二牛,你跟着过去。”许元胜看了一旁的二牛。

 “哦,好。”二牛没多问,转身也跟了过去。

 不大一会就看到两人背着两个麻布袋子,这里面有八千文。

 八千文,是八十贯,约乎有七八十斤重。

 大牛和二牛气喘吁吁的跑到跟前。

 还好村子里不缺文钱,毕竟底层交易最频繁的还是文钱。

 接下来就是发钱的场面。

 五十多人以此排成队。

 也没有一文钱一文钱的数,那个效率太慢

,直接拿着一杆秤,一百文钱大概有一斤重。

 许元胜准备了十两银子,足够发放下去。

 每个人都是按照一斤多发下去的。

 说好的一百文,是只多不少,在场的人都高兴的合不拢嘴,领到钱的村民都恨不得给许元胜跪下磕头。

 这钱对他们而言,赚的太容易了。

 很快就下去了。

 “虎叔,赵大叔,这是你们的。”

 大牛递过去二两银子给了泥匠和石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