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草鞋,重出江湖(第2页)

 可要是再来一场夹带着冷雨的冰雹,那可就不好办了。

 沈大伯也开口:“娘说的对,一会儿我在去给家里两个牲口的蹄子上绑上布头。”

 沈清远发现,古代劳动人民还是挺聪明的。

 特别是在条件有限的时候,劳动人民生活的智慧就一下子显现出来了。

 “既然这样,那不如把手推车改造一下。

 给车下面安两个划片,到时候就栓在骡车后面拖着走,大哥他们也就不用推着走了。”

 沈清远出主意道。

 既然路面变滑,那雪爬犁就是最好的代步工具啊。

 人坐不坐上去先另说,东西是可以先放上去的。

 这点重量加上去,老牛和骡子也拉得动。

 “等雹子停了的吧,你们在去弄。”

 沈奶奶也觉得这主意可行,转过头又招呼夏芸娘,

 “老三媳妇儿,你那还剩多少棉花?”

 “给家里人的棉帽子做完,估计还能剩下个一二斤。”夏芸娘回道。

 “那也够了,一会儿你在跟你大嫂再给家里人的棉鞋里添点棉花,在雪地里头走,最怕冷到脚。”沈奶奶叮嘱。

 话音刚落,老太太又心疼起来。

 村里人哪有往棉鞋里放新棉花的啊。

 以前都是放点草,放点攒的各种毛,在用鸡或者鸭的小绒毛毡一副鞋垫垫进去就足够保暖。

 可惜之前杀鸡的时候,天儿还没这么冷,逃荒又不方便带那么多东西,鸡毛这些东西这才没留着。

 不止沈清远家在为明天的出行做准备,梨树村的其他人家也在忙碌着。

 虽然大家都是鼻青脸肿灰头土脸的,可经梨树村的人就是要比其他难民瞅着有精气神。

 这难民和难民之间也是有区别的。

 沈清远他们逃出来的早,带着的行李家当也算齐全。

 虽说是被大风刮丢过两回,可到底是比后面碰见的这些难民强上不少。

 后面遇了灾之后在跑出来的难民,家伙什都没带出来多少,有心想做点准备,都没那个条件。

 只能把包袱里所有的衣裳都取出来裹在身上,再就是学着梨树村的人找些干草搓双草鞋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