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6章 家乡特产(第2页)

 

滚水再一冲,勺子一杯杯的搅合过去,瞬间就是一杯牛奶啦。

 

牛桂枝吃几口面垫吧下,又迫不及待的拿出一卷布料。

 

黄水仙一看就说是一等品吧。

 

这年头什么东西都分等级,除去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四等品都是残次品,比如那格子布料印花都模糊了也能卖,这样就可以减收布票。

 

牛桂枝笑着说给家里买的肯定是好的。

 

其实她心里头也有几分扬眉吐气的意味在,更是一件件的往外掏。

 

孩子们也很捧场,每拿出一件,就能得到孩子们的一声欢呼,一个个的高兴得跟过年似的,小眼睛瞪铮亮的等着看新鲜。

 

牛桂枝最后掏出来的是几罐珍珠面霜,喜滋滋的说家里的女人都有一瓶,连带现在不在家的三嫂都有,回头等人回家了再用也是一样的。

 

牛桂枝扭开盖子挖一坨就要一人给抹些,絮絮叨叨的说买的时候人家说了是香江那边的特产!

 

徐春娇寻思味道有点熟悉,拿了一瓶仔细看标签。

 

好家伙,这不就是镇子上日化厂生产出来的珍珠霜么。

 

好不容易卖出去了,又被

 

自家闺女人肉几千公里给背回来了,而且人此时此刻就坐在生产源头…

 

老牛家偶尔兴致上头也会一块去挖珍珠,那玩意撬着就跟开盲盒似的也挺好玩。

 

老太太指着标签上日化厂的地址告诉闺女,这上头写着委托方授权生产,委托方就是咱这里。

 

还有,珍珠霜的原材料里,挖珍珠的可能是你妈,清洗的可能是你三大姑,包装的可能是你二大爷…

 

社员们总算有插话的机会了,忙追问着平日挖的珍珠做了成品居然能卖到香江去吗?

 

听说那可是人人挤破头都想去的神仙地方,那报纸上天天都在宣扬严禁偷渡去香江啥的。

 

这么个小旮沓生产的东西,居然还能卖到香江?!

 

话一多,难免就有问不该问的,比如某个社员就提想借这个机会问问徐老太,这几天生产队里头一直有传言,说是可以卖点自家的鸡蛋啦,蔬菜,自己做的食物啥的,而且收入不再试上交生产队等年末的时候统一结算,而是直接揣腰包里。

 

人就想问问传言是不是真的啊,真要能行的啊卖珍珠行不行。

 

那都能卖到香江了,他自己再撬点珍珠来卖应该也有人买吧?

 

社员里头也有聪明人,知道捕风捉影的传言极大可能就是队干部们往外扩散的,不然咋没有澄清呢。

 

不过也没有明说,就证明自由卖的事不能放到明面上,否则就办不成了。

 

当即就有好

 

几个脑瓜子活络的立刻去捂几个社员的嘴,心虚的去看徐老太。

 

徐春娇没好气的追问接着往下说啊,咋不说了呢。

 

见都不说话了才招呼牛桂枝单独进屋去,她有话要说。

 

老牛家心里头能猜到几分老太太要说的是牛桂枝毕业以后的去向,否则人也不能急吼吼的回了一趟家。

 

牛翠兰拉着于磊就跟老太太交代一声,她们已经吃面了不饿,正好回趟城里看看孩子爸。

 

夫妻两这几天置气没见着面呢,但有孩子居中那么一润滑,气氛都不一样了。

 

那于亮东瞧见儿子长高了点,不知是不是开始进变声期还是咋的,那一声‘爸’都带点跟以前不一样的低沉,听得人鸡皮疙瘩都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