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专业干这个的(第3页)

 各地对返程知青的安排差不多都一样,要么安排工作,要么给一笔钱。 

 钱多钱少看本地经济.... 

 听说北方回鲁的知青,如果不安排工作,鲁地一次性给900块。 

 没错,就是九百块钱的大佬手笔。 

 海岛经济不咋样,给不了那么多。 

 大部分回城知青选择要工作,很乐意进糖厂。 

 就是榨蔗糖的机器不咋样,出糖率不高,机器响半天就榨出那么一丁点。 

 而且三电办给电的指标还不多..... 

 电力部门会安一个电力负荷定量器来控制电力指标,一旦超过负荷,定量器会发出警报声,人工不去控制就会跳闸。 

 从机械厂传回来的榨糖机不仅出糖率低,功率还大,动不动就跳闸,麻烦得很。 

 徐春娇琢磨着,大儿子不就是干这行的吗,叫人改良下机器行不行? 

 这事自己琢磨没有用,问一问就知道了。 

 老太太趁着也要去给两孙子送鞋就去了一趟邮电局。 

 人现在手里头有点钱,把电报当写信用。 

 这个快,隔天就能到人手里头........ 

 隔天,牛进仓看亲妈来的信里,字里行间都是交代自己改良机器,半天没回过神。 

 其实母子两全想劈叉了。 

 徐春娇也有知识盲点,只寻思跟电有关的活那不都跟大儿子沾边么。 

 学化学,肯定会做炸弹吧... 

 学兽医,那平日里杀鸡杀猪技术肯定好....... 

 大儿子工作跟各种电打交道,机器也得通电啊,或多或少应该懂得一点,没毛病....... 

 这会牛进仓只要回信说明白,解释他是电工,改良机器那是工程师的活,事也就翻篇了。 

 可偏偏正主是个孝子,人总觉得老太太把这活儿安排过来肯定有深层次的考量,咬咬牙拿着纸笔请教基地里造核弹的工程师去了…. 

 而等某年某月某日,有人请求徐春娇能不能把高考分数往下调一调,孩子今年高考。 

 人笃定徐老太能办成的! 

 老太太给公家办事,就是公家的人了,专业干这个的。 

 为难大儿子的回旋镖终是扎到了老太太身上的那一天,已是很久以后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