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老来伴的唯一标准(第3页)


 两人边走边说,刚到租的杂院门口,于磊闻声就跑出来了。

 人在屋里头学习呢

 老太太一走,小孩周边就没个认识的人了,加上同个杂院有同样年级的小孩,瞧着人家知道得特别多,可厉害了就激起了好胜心。

 人瞧见外婆很高兴,又朝屋外探头

 外婆都来去一个来回了,小姨说奶奶会来,咋那么久还没瞧见人呢?

 这年头出个远门就跟失联没两样,但是徐春娇也不急,这花花世界还有得吃呢。

 人悠哉的时候就给老家挂下电话,问问新生产线的事儿。

 杨桂芹更急,倒蚕豆似的往外说。

 安置难侨是省里头的大事,涉及到难侨的方方面面都有好多双眼睛瞧着呢。

 镇子这回因为得了个生产物资的大项也算是彻底的出了名

 市里头给的多,日化厂不仅开新的生产线生产洗头膏,肥皂,还要开办搪瓷厂,火柴厂和搪瓷厂子。

 蛋糕太大,有人眼红等着挑刺。

 几乎是杨桂芹前脚到日化厂报道,后脚就遭了举报,没几天就有几个神色严肃的人过来调查。

 “我也是后来才听说,调查组的人先去找厂长调查我的作风情况,往人事部那一查,压根就没有我的名,我可没有领厂子一分的工钱啊。”

 “还有几个人来找我唠嗑,也不点破身份,那会我多忙啊,还得趁着人少的时候给秀兰打电话商量下一批珍珠霜的事儿,还叫那些人不要耽误我工作,现在想想老吓人了。”

 “后来那群人又去查家里头,也没问出啥来。”

 “现在咱们投入的生产线已经开始生产了,往后日子好得很呢。”

 杨桂芹压低了声音:

 “今年杂交水稻大丰收,你说发明杂交水稻的人真真就配享太庙,救了多少人的命啊,现在双抢也接近尾声了,今年公粮交得比去年多,质量比去年还好。”

 她家那口子都不上火了,嘴巴都不臭了

 要没有老太太贡献出那一箱子黄金,镇子上压根就筹不齐买粮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