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新发现(第2页)

 越往下说,人家头摇得越坚决。 

 意思很明确,想建初中可以,公社自己出钱,但要教育局出钱,至少今年不可能。 

 钱全给上头薅走去买粮了,会上的说法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 

 都是打过交道的,人挺放松,还给牛建军掏了糖,问老太太,“是听见要增设公共线路的风声了吧。” 

 徐春娇心想这是啥,面上直点头说对对对。 

 教育局的人也感慨,新来的大领导还是做了不少实事的,就说那整起来的交通灯,现在上班还真不太堵了。 

 最近又说要开设几条交通线路,反正都是好事吧。 

 不过那是交通局的事,再往深里头教育局就不知道了,人给想了个法子。 

 可以先设一个初中附属班。 

 不是什么要开后门的事儿,全国各地好些这种做法,就是直接在小学开一个初中班就完事了。 

 乱葬岗那地拿下来应该不难,只要房管局下了批文,房管局就给批。 

 徐春娇又领着大孙子去了一趟房管局。 

 那地房管局也知道。 

 说句不光彩的,也有城里人去那丢小孩。 

 负责登记的女同志一边翻册子查那地多大平房,边悄声说:“咱们镇子上的小学以前也是个荒岭,说是小娃娃精气神重,学校真的都往坟堆上建啊?” 

 徐春娇还是说是啊是啊,乱葬岗那地是‘一根山梁穿到底’的地形,但小娃娃就不一样,旺旺。 

 人家更好起来,叨叨那以后学校娃娃不多了是不是得把学校拆了。 

 徐春娇是啊是啊,就跟蚂蚁群似的,一只小蚂蚁力量不够,蚂蚁多了都能扛着虫到处跑 

 房管局里头的职工都靠过来听,里头一男同志认出来徐春娇了,那不就是租了镇子鬼屋的那一位么。 

 估摸人那会就没少宣扬,房管局那群职工眼神都带着探寻和好奇。 

 这种事保不齐还有需要人家帮忙的时候,一个大姐万分热情的给牛建军塞小饼干。


 办登记的女同志翻了大半天没找到那乱葬岗的消息。 

 房管局的房子和地都是解放以后民宅的业主出走,迁徙或者上缴到这来。 

 房管局只是管理和收费。 

 一群人最后商量出个结果,问徐春娇,“老同志,你要是愿意,就做户口和居住地登记,向房管局缴纳租金,那就有长期居住权,那地你们要干嘛我们不管,等你哪一天迁移出海岛注销本地户口以后,那地儿就由着我们重新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