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煤啊煤(第3页)

 人家言外之意很明白,买煤可以,就是给多少就拿着,什么时候有再通知。 

 对方已走,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跑过来,“你要煤不?我们有,有钱就行,不要购煤本,不要煤票。” 

 只要不是煤

店里出来的,那来路都不会太干净。 

 对方却自己招了,“都是好煤,我们几个兄弟亲自到煤矿拉的煤,有些品相差点的是从运输带上扫下来的煤块,用起来没问题,现在就有一批在附近,咱们去看。” 

 海岛煤炭资源一般,都是推着平板车两人轮换着休息到过海岛去拉煤,六块钱进一吨煤十二块钱卖出去,就挣那几块钱,谁给的价高他们就卖谁。 

 牛进仓打不定主意,傍晚回去时问了下老太太。 

 牛翠兰也在呢,顺道听了听,叨叨摇煤一点都不难。 

 城里头一个人头一个月是25块煤,像三口人一个月就是75块煤的量。 

 这就是为啥大家都不咋用蜂窝煤炉子,而喜欢用散煤炉子的原因。 

 用蜂窝煤,煮一顿饭就得用三块煤,用到月末会很吃紧。 

 还不只是钱的问题,,煤巴便宜,八分钱十斤” 

 再过得清苦一点,连煤巴都不买,直接挖,掺和煤末子自己摇成型。” 

 说是黄土,其实就是胶泥土,得挖一到五米才能得到很细腻,黏性大的土质,反正就是没钱就得多出力。 

 至于木炭,她就不清楚了。 

 牛进仓拍着胸膛说放心,他在批发部那瞧见烧木炭的窑子了。 

 只要队上能出人,他就能教咋烧木炭。 

 徐水生听得直摇头,没人了,真的没人了,劈八瓣都不够用的。 

 牛进仓寻思那赶紧的把饭店修缮好,回头不就能腾出人手了么。 

 问题就出在这,徐水生苦兮兮的看着老太太,“姑,公社建筑队的队长忙,人家没法接咱们的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