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一数就是一大串(第2页)
不过接下来的事儿连大人也听不了。
等人走后,杨桂芹跟徐春娇分钱。
年前要定的八百瓶珍珠霜,预售款项已经收上来了。
人还是止不住得叨叨一句究竟卖给了谁,东西都没瞧见就能把预收款给收齐全了。
城里头生产线没有问题,只要原料不开天窗,这笔钱是挣定了。
海岛最不缺的就是珍珠,回头徐春娇再往珍珠组多安排些人力,事儿也就成了。
杨桂芹叹气,要是粮食也跟珍珠一样不缺就好了。
“最近城里头副食品店的面粉供应量少了。”
机关单位里虽然能提前知道些消息,但也瞒不住老百姓。
市民一瞅开始发号票就知道啥物资开始紧缺了。
号票就是写着
号码数的小卡片,比如面粉是三号,白糖四号。
平日里买粮都是月末25号或者26号揣着副食品证排队买东西。
号票是啥时候有了,副食品的店员会在小黑板上写啥物资对应的号票数,那时候老百姓才拿着副食品证,号票和钱买东西去。
说是这么说,啥时候能买到谁都没个准信。
城里头影响确实比较大,已经有人开始嗅到了苗头,这两日正好是买粮日,又开始有人彻夜去排队了。
本来没啥想法的人一瞅排队买粮就去跟风,情形有点儿像五年前闹水灾。
花花国这几年粮食产量都不咋高。
像五年前黄河泛滥,好几个产量大区发了洪水。
“那会那边有老李的远房亲戚来投奔,说农民都不种地了,全部都往外逃荒,那铁道两边全是人,一有火车停下,逃荒的农民跟蝗虫一往上爬,只要有个站着的地儿就绝不下车。”
“甭管是不是大灾,我寻思着囤积点总没有错,可我家那么口子愣是不让,说多少双眼睛瞅着,我们要是屯粮了就等于是增加城里的恐慌。”
“话是没错,可反过来想想过得比老百姓还不如,回头真闹饥荒了,我们保不齐过得比普通人家还要捉襟见肘。”
杨桂芹此时吐槽的全是近日来的烦恼,也没有注意到徐春娇放空的神色。
短时间内听到两次粮食短缺的消息,徐春娇意识进入空间查阅下历史,神色就有几分凝重,
问:“那如果真闹粮食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