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散步与探讨(第2页)

 “老板,其实现在这种现象还好,您想想,农民种田是为了什么?”宋江反问道。 

 “种田不是为了填饱肚子吗?” 

 “嗯,一方面是为了填饱肚子,另一方面是为了应对每年的赋税,不然谁还会种田?”宋江解释道。 

 宋江出生农村,知道农民是没有办法,而且当时农村已经有很多人,去沿海城市打工。 

 在家挣不到钱,只能解决温饱,一年下来家里的余粮根本不多。 

 张兵听后沉思一会,说道:“哦,你详细说说?” 

 宋江点点头,说道:“老板,现在这种现象不太明显,随着改革开放,沿海城市政策好,已经很大一部分人富了起来,建工厂,但没有人手啊,那这些人手从哪里来? 

 当然是从不发达的城市而来,慢慢的形成浪潮,都跑到发达城市而去,那边不仅能挣到钱,还比在家挣的多多了。 

 谁还愿意在家种田?种田非常辛苦,一年到头也挣不到钱,只能让老百姓解决温饱,农民想要赚钱就必须的走出去。” 

 内陆城市和沿海城市的差距,就像两个世界。那边是繁荣与机遇,这边是保守与安逸。 

 张兵非常赞同宋江的说法,他曾经也去过沿海城市,那边的发展比这边中部地区推进了十几年。 

 张兵听后,眉头紧皱,他知道宋江说的是实情。他沉思了一会,抬头看向宋江,“你继续说。” 

 宋江点点头,继续说道:“沿海城市的发展是快速的,我们的城市还在为基础设施奋斗时,那边已经有了高楼大厦、高速公路。这就是差距。” 

 张兵心中不免担忧了起来,每个省份发展严重的不均衡,穷的地方非常穷,富的地方非常富,导致国家差域性太大。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沿海城市得天得厚的条件,先一步走在了前面。 

 虽然现在粮食问题不明显,但若干年之后,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张兵不由的心又沉了下去。 

 “老板,这是发展所需,你不必忧心,这也是发展所带来的代价。” 

 “我知道是这么个道理!你说我们这些城市离沿海城市差距就那么远吗?”张兵说道。 

 宋江想了一下说道: 

 “是的,老板!差距非常大,沿海城市,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其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它们所拥有的天然地理优势、政府的政策支持、产业集聚效应、技术创新能力和资本的自由流动,共同构筑了这些城市的繁荣景象。 

 首先,地理位置优势是沿海城市繁荣的天然基石。靠近海洋,拥有天然港口,使得这些城市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节点。海洋运输的便利性降低了商品进出口的成本,增强了沿海城市在全球贸易中的竞争力。海洋不仅为这些城市带来了商业机会,更为它们打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