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4章 杨枫此举无疑是自掘坟墓(第2页)

 因为楚红穗的提拔,使得燕州女卫一百人的编制就空出一个,从燕州女兵营中择优录取。 

 司徒倩眼疾被治愈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燕州。 

 燕州百姓几乎家家户户都放起了鞭炮,庆祝这一好消息。 

 杨枫在燕州,轻徭薄赋,开垦荒地,打压世家门阀,鼓励通商,整顿吏治,等等。 

 如今,整个燕州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欣欣向荣景象。 

 官员清廉,百姓安居,农业和商业,教育和医疗起步,说燕州是世外桃源,绝不为过。 

 这个教育啊,其实就是开办学校。 

 古代的私塾,价格还是相当昂贵的。 

 原因嘛,其实也不复杂。 

 古代能读得起书的,几乎都是世家门阀的人,以及一些寒门。 

 这些人,一大部分都会进入仕途。 

 只有一小部分,因为家门败落等原因,才会沦落为教书先生。 

 当然,还有一部分,直接就是冲着教书先生这个职业去的。 

 而这些人选择学生的时候,自然不可能是什么学生都收的。 

 第一,拜师礼不能少。 

 第二,学费不能少。 

 第三,不能是寻常百姓家的孩子。 

 当然了,也有一些个别的穷人家孩子的特殊例子。 

 例如,匡衡凿壁借光,感动了邻居文不识,被大家资助。 

 车胤囊萤夜读,因为买不起灯油。 

 范仲淹断齑划粥,感动了寺院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 

 还有岳飞学艺,也是乡邻的资助。 

 欧阳修是借阅典籍,却又买不起毛笔,其母想出用荻草代替的办法,才有欧阳修的一手好字。 

 当然,绝大部分穷人家孩子都选择了种地啊,放牛啊,放羊啊,砍柴啊,等等父辈的老路,一辈又一辈地传承下去。 

 杨枫打破了这个规则。 

 杨枫兴办教育的第一步,就是高薪聘请教书先生。 

 经过考核之后,让这些教书先生到燕州各郡县上岗,由官府根据教书先生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统一发放薪水。 

 而对于普通百姓呢,书费和学费,以及文房四宝都是全免的,孩子的父母只需要准备好书包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