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回村帮忙(第2页)

 “查什么?别人早就把他查了个底朝天了。” 

 “是嘛?” 

 他不信。 

 肯定有问题。 

 合理怀疑李明清是敌特。 

 闫兴国见他的样子劝道:“别搞些有的没的,他可是出国争光过得,你觉得会没查过吗,祖宗十八代估计都查了一遍。” 

 “那是好久之前的是事,现在可说不定。” 

 “我可提醒你了,再这样下去吃亏的是你,看在同事一场的份上才好心提醒你。” 

 王红星嘀咕道:“肯定有问题。” 

 李明清端着热茶出来。 

 放在院子里的石桌上。 

 “你这茶叶闻着挺香啊。” 

 “那就多喝两杯。” 

 曹正平笑着道:“想起来第一次来村子的时候和现在简直是天差地别,既通电有修了大路。” 

 何天材也称赞道:“短短几年变化真的蛮大的,还是好的变化。” 

 “还是明清出钱,要不然没这么大的变化。” 

 李明清摆摆手。 

 “这功劳我可不敢当,是乡亲们努力的结果。” 

 王红星不屑道:“装什么装。” 

 他们喝了两杯热茶就站起来准备走。 

 来都来了,还是得下地动动手。 

 李明清把他们送到门口道:“慢走啊。” 

 “你在家里待着倒是舒坦,走了,有事就去公社找我。” 

 “行,快走吧。” 

 几个人再次来到地头。 

 把袖口使劲往上挽了挽。 

 李向军给每人手里抓了两大把花生。 

 “我这一只手拿不过来啊。” 

 “没事,用下衣摆兜着就行。看看乡亲们都是这样的,这样方便。” 

 曹正平抬头看了看,确实是这样的。 

 于是入乡随俗的把衣服下摆兜起来。 

 而何天材熟练的拿起花生种,把花生种按照相应的距离放下。 

 一看就干过,是有经验的。 

 不像闫兴国和王红星。 

 明显的不会干农活,走一步看一下周围的人。 

 整个人僵硬的不得了。 

 “天材,你咋这么熟练?” 

 “小时候在村里长大,这些活可没少干,早就记在骨子里了。” 

 “以前没听你说过。” 

 “那时候我才七八岁,这么算下来有二十五六年了。” 

 闫兴国学的还算可以。 

 起码点上的花生种距离还行。 

 但王红星实在是和别人不一样,让每颗位置点两个花生种,他偏偏点一个。 

 李向军提醒过他却还是我行我素。 

 李明福忍无可忍的道:“王同志,点两个花生种。” 

 “点两个干嘛,多浪费啊。我看点一个刚好,不多不少。” 

 简直是瞎闹。 

 这可不是浪费。 

 拿他那短浅的认识挑战老祖宗传来的经验。 

 何天材道:“确实得点两个,要不然万一有的不发芽还得麻烦补苗。” 

 “这有什么好补的”,王红星不明所以。 

 闫兴国道:“让你怎么干就怎么干,怎么这么多事事。” 

 这么多人就别丢人现眼了。 

 真的给公社丢人。 

 王红星这才按照李向军说的做。 

 赵有才几个知青一边干活一边说话。 

 “这是县城来的人吧,你们说他们是不是会知道知青什么时候回城?” 

 “不知道啊,我看他们不是管这一块的。” 

 “算了,还是老实的干活吧。”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城,在村里待得我心里难受。” 

 “我试着已经习惯了,等回城的时候自然能回城,所想也没什么用。” 

 “不得不说,你倒是看的清楚,想的挺开啊,” 

 听着他们说话,周京立自始至终一句话没说。 

 而是时不时的看向闫兴国几个人。 

 他觉得刚刚几个人说的有理,县城公社的人可能会知道知青办的事。 

 还是去问问反正不吃亏。 

 手里施肥的瓢一扔就去找人问话。 

 奔着王红星就去了。 

 “同志,你好,是从县城公社过来的吗?” 

 “对,你是?” 

 “我是村里的知青,叫周京立。想问问你知不知道知青以后的安排?” 

 “不知道。” 

 “你不是县城来的吗,怎么会不知道?” 

 看着周京立理所应当的语气王红星满眼的嫌弃。 

 早就听说有的知青在村里闹事。 

 看来不是空穴来风。 

 这个知青一副别人欠他八百块钱的模样,肯定不是善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