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吟江山江左辰

第八章 八卦新闻

 次日中午,苏宸终于做出了一百来个竹签子,原本的细皮嫩手,磨出了几个紫红茧子。 

 劳动这件事,说起来容易,但是真的做起来,是需要苦功,然后熟能生巧。 

 接下来,苏宸手把手教杨灵儿如何用小刀刮山里红的边缘,清除里面的硬核仁儿。 

 “先横着划一圈,深度以碰到核仁儿为准,再横着切开它,用手转圈,这样轻捏挤压,容易把核仁儿取出,对,就是这个样子。” 

 苏宸一边做事范,一边详细告诉技巧手法。 

 “底部呢,用小刀将黑色部分挖去,要尽量的小心,别将它弄开裂了,保证它的完整回头才好穿串。” 

 杨灵儿点头,学起东西倒是非常快。 

 一个时辰过去,把六斤多的山楂果给处理完,苏宸拍拍手,完成一半了,接下来可以准备调制糖浆去了。 

 如果制作顺利,晚上就能够制造一批糖葫芦出来,明天可以带出去,走街串巷叫卖了。 

 不过苏宸也清楚,单靠卖这东西,二十多天内赚回五百贯也是不够,但是可以先赚一些启动资金回来,投入后续的小发明。 

 就在这对兄妹闷在家制作糖葫芦的时候,外面的街头巷尾,已经渐渐传开白家大小姐,接受意中人诗词追求的事儿。 

 金陵才子苏以轩的名字,迅速在润州城的文人圈传开。 

 文人圈又散播在烟花之地,随后城里的三教九流就都在发酿散播了。 

 在许多人眼中,这就是一段才子佳人的佳话。 

 在这个娱乐贫瘠的时代,是一个不错的八卦新闻。 

 “踏春的诗社活动上,白素素亲手拿出意中人写给她的曲词,被比喻成仙子,写出了伤离思念的深情,连徐大才女都被感动,评价此首曲词,能够流传百年下去,看为江南唐国第一离别词。” 

 有年轻的士子不服气说:“唐国第一离别词,这评价,有些过了吧,难道能够超过冯老的词?” 

 “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你们听一听,这样的辞藻,连冯老的词集里都没有同级别的,这个苏以轩,好才情啊!”一位岁数大的老秀才,穿着带补丁的旧襕衫,坐在自己卖字画的摊位上,口若悬河,捋须点评。 

 附近围绕着几个士子打扮的读书人,手中都拿着折扇,站在那听得怔怔入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