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九章 苦一苦百姓(第2页)

 听着张远介绍至此,刘主编眉头一抖。

 太像了!

 太像刚才那个故事了。

 “其后朝堂内斗不谈。”

 “但严阁老一派面对百姓怨声载道,依旧将“改稻为桑”定为国策。”

 “甚至其中赵贞吉一角,还说出了‘再苦一苦百姓,骂名我来担’的荒唐言论。”

 “可以了!”

 就和刚才那个故事一样,刘主编不敢再听下去了。

 因为片中赵贞吉的这句台词,他有点耳熟。

 历史上真实的赵贞吉可不像片中那般,是一代能臣。

 《大明王朝1566》里黑的最严重的就是这位。

 但徐敏老师演的实在是太好了,让人印象深刻。

 小时候看《雍正王朝》就觉得太子演的极好,徐老师真是演什么像什么。

 当然,少时不知太子为何要与郑春华私通。

 长大后发现,这位女演员有两颗大雷。

 是大到有杨密和李晓冉加起来那么大的大雷!

 只能说选角和剧情突然合理了起来。

 刘主编听完他说的故事,又听完他的电视剧剧情介绍后,心中有数了。

 “你等我会儿。”

 说罢,他直接出门,坐电梯上楼。

 而后,便有了办公室内的那道笑声。

 “好啊。”

 “他年纪轻轻,就能听懂我们的意思。”

 “并且眼界那么高,那么敏感,能看到这一层。”

 “看来是个可造之材。”

 这位高兴,因为张远给的理由很合适。

 除了片子能与那个“古代”故事相契合外,还有一个重要理由。

 2006年一月一日起,实行数千年,长久以来,一直压迫在世世代代农民头上的农业税,被彻底取消了。

 从那个“古代”故事发生,到06年年初,足足过去了7载岁月。

 因为这项税费,涉及每年近千亿的收入。

 牵扯了多少人的利益。

 阻力之大,可想而知。

 想要“再苦一苦百姓”的,可不止是赵贞吉。

 况且这些人还不愿担骂名呢。

 有了这个理由,这部片子便能在央视站得住脚了。

 哪怕收视率不好都没关系。

 有这个理由在,上头知道了,不光不会责怪,还得说他办得好。

 又过了许久,刘主编带着合同,满面春风的回到了办公室内。

 “上边很满意。”

 “那就好。”

 张远重重的松了口气。

 他满意,自己就有钱捞!

 接下来就是谈价了。

 张远表示想对标《京华烟云》。

 主编忍住了没动手揍他。

 这片子央视80万一集收的,花了3000大几呢。

 张远又说,不行的话对标《汉武大帝》也可以。

 主编更想抽他了。

 这片子央视05年央视花了3500万才买来。

 你敲诈敲到总台来了!

 不是首播,还没有央视或者中影,华夏电视总公司这类参与。

 相当于一个姑娘,既不是雏,还不是皇亲国戚出身。

 人家当然不肯出那么多钱啦。

 张远也知道,稀里糊涂落锤计,厚脸皮扯淡计,在这儿都是没用的。

 还是老老实实的和对方好好谈了谈。

 最终对方给出的价格是50万一集,但集数得从46集剪到40集。

 央视的档期,那都跟金子似得,来他们这儿的电视剧大多都要剪短才能播。

 拿到合同后,张远一弹纸业。

 “动动嘴,跑跑腿,2000万的单子,1000万分成到手!”

 “放印子钱,都没赚这么快的。”

 “还捞了个日后能值金子的网播版权。”

 “若是在央视播的还成,便还能卖给地方台,再捞几轮。”

 去央视是独自一人,回到四合院,将合同交给杨思维。

 这位年轻经理看完都傻了。

 她一直以为,自己老板是个艺人。

 但她现在觉得,张远可能是个法师。

 你是给央视下蛊了吗?

 芒果台的馊饭,愣是在他手里,上了央视的席面。

 “你准备一下,明天跟再去一趟芒果台那边。”

 “和他们交代一下。”

 “你喝酒练出来了吗?”张远追问了一句。

 “一般般。”胖娘们轻轻摇头。

 “那还得喊上张犁老哥,否则没人帮我挡酒。”

 “酒量再好,十来个酒精考验的围攻我一个也受不了啊。”

 “通知宋嘉,让她和张导交代。”

 “明白了。”杨思维这就联系宋小姐。

 “还有,你与赵得财赵老板那头也联系下。”

 “之前他就和我说过,手上有个望京商业项目在建,现在应该处于收尾阶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