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真TM好(第3页)

 “有要合影的没有。”张远一挥手,玩笑道。

 “吁!”

 观众的倒好声都喊得不标准,但依旧无法抵消他们的热情。

 又是鼓掌,又是叫好的,愣着持续好几分钟,让台上这两位都开不了口。

 一旁的李菁呆呆的看向张远。

 他唱快板,说相声也有好几年了,还从未见过如此场面。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人气?”

 “听您说话口音,不像是本地人。”半晌,两人才正式开活。

 “咱们同乡,我离帝都不远……”张远不疾不徐的说道。

 这一两年,他从郭德罡余谦老二位身上薅的相声属性多如牛毛。

 比肩这两位童子功,那是不可能的。

 但顺顺利利的说完整段,那是一点毛病都没有。

 况且他还有个巨大优势,就是不怯场,放松的很。

 这是在片场练出来的。

 要知道,一般新人上台,不用说话,看到底下那么多人就开始嘴唇打哆嗦。

 可他不会,丝毫不惧。

 “老石你看,他在台上这种放松的状态,一点不像是票友。”侯三爷好奇的笑着“倒像是练了许多年的。”

 “是啊!”石富宽先生也笑了:“没看出来,他还有这一手。”

 郭于二人皆是长大了嘴巴。

 谦哥还好些,他对张远的神奇多有见识。

 郭老师便不同了,他唯一值得骄傲的地方,便是相声。

 原以为这德远社是张远主外,他主内。

 现在看来,人家明明也有能力主内!

 只是懒得展示而已。

 “老石,这小子在台上的状态,这感觉,真tm好!”侯三爷毫不吝啬的夸奖道。

 “又能说评书,又能演戏,还能把相声说成这样。”

 “了不得啊!”侯三爷心知,若是单轮相声功底,那二位比他更好些。

 但张远的台风丝毫不怯,而且还精通更多专业,况且还更年轻。

 这也太吓人了。

 这小子到底会多少东西!

 《地理图》这段节目,算是相声中“贯口活”的代表作。

 最重要的,便是和《报菜名》一样,最后那一长段“贯”。

 “走清河,沙河,昌平县,南口,青龙桥,康庄子,怀来,沙城,保安,下花园,辛庄子,宣化府,沙岭子,榆林,张家口,柴沟堡,西湾……”

 张远这就开始贯口部分。

 一字不差,声声入耳,气势如虹。

 身旁的李菁止不住再次瞪起了大眼珠子。

 他可是唱板的,玩的就是嘴皮子。

 论贯口,在德远社里,他说第二,没人敢说自己第一。

 刚才捧活的时候就一直等这段呢,看的就是张远到底会不会。

 现在一听,可不得了。

 他在旁掐着指头数着呢,就想知道张远这位“外行”说这一段,得吃几个栗子,说错几个字。

 可张远趟趟趟一路下来,愣是让他没有丝毫掰手指头的机会!

 一字不差!

 “嚯呦,老石,你瞧瞧,他这嗓子,声音洪亮,吐字情绪,每个字都能干干净净的送到观众耳朵里。”

 “这真是……”

 “太tm好了!”谦哥立马捧道。

 “去!”石富宽笑着拍了余谦一下,同时心说。

 “这小子这句话捧的节骨眼是真好!”

 “过了解放桥,滨江道,和平路,南市,这才到长城影剧院。咱可走着走……”张远将这段1500多字的贯口如珠落玉盘般倒在了观众面前。

 “脆!”郭德罡摇晃着脑袋,难以置信道:“太脆生了。”

 “而且他气息都没乱。”谦哥也眼冒精光。

 “他藏得太深了,我和他住一起那么久,都不知道他有这一手活。”

 张远与李菁二人鞠躬下台,来到几人面前后,叫小伟的小子立马递上毛巾给他擦汗。

 “叔,擦擦汗。”

 这小子知道他有德远社一多半的股份,转着贼溜溜的眼睛,上前讨好。

 而一旁的小金子则满脸疑惑。

 “师傅不是说这位叔不是专业相声演员嘛。”

 “刚才台上那表现,这叫不专业?”

 来到侯三爷他们几人面前,谦哥偷偷给他竖了个大拇指。

 随后挑起话头。

 “侯爷,张远的表现怎么样?”

 “嗯,好,有天赋。”

 张远给谦哥递了个带着谢意的眼色,到底是自己人,有机会就帮他说话。

 “怎么样,我说这儿有好几位有天赋的后辈吧。”国利叔也赶忙帮腔。

 “是。”侯悦文看了看郭德罡,又看了看张远,随后明知故问道。

 “你们俩,都有师傅吗?”(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