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白衣天子白石源中生
第726章 激人心斩将立威
第726章 激人心斩将立威
“话说那浮山伯,各位应当晓得,那是天生胆大无匹,年方幼冲即敢于上阵杀敌,得仙人指点,练就一身本领,斩将无数。
这一日,清军以数十万大军兵临宝应城下,浮山伯先以李仲兴和李艾兴率军出战,诸位试想一下,他们三兄弟已经准备降敌,哪里肯用心战斗?很快不敌,败退而回。
却说那浮山伯,大吼一声‘不怕死的随我来’,挥舞着一杆重达上百斤的方天画戟,一马当先地冲入清军阵营之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扬州的很多知名茶楼里已经有说书先生在大肆宣扬“宝应大捷”,当然更多的则是吹捧浮山伯张鹿安。
而很多江南文人,纷纷来到迁移至南京的《长江旬报》社,甚至发出了“但有浮山伯在,江南无忧”的论调,令张鹿安的名声一时之间大噪。
只是这样的宣传有利有弊。
张鹿安很快就做出了一件事情,令史可法和南京朝廷都非常不满意。
张鹿安趁着辛苦作战取得的胜利,整个宝应城中留下来的军民都陷入了狂欢之中的时候,却做出了撤退的决定。
要知道虽然有一批人离开了宝应,但是更多的老百姓还是不愿意离开家里去远方流浪的,他们希望明军可以一直留下来保护他们。
可是张鹿安竟然在大胜之后选择让炮兵先行撤离,几乎所有的军民都是无法理解的。
只有张鹿安知道在敌强我弱的整体格局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一味地死拼没有任何意义,张鹿安向部将们解释道:
“就拿昨晚的战斗来说,我们虽然杀了敌人两千人,俘虏了八百人,可是我们的骑兵损失了两百余人,步兵更是损失了四百余人,整体来说损失不小。
而且我方的炮弹和火药损失也是非常巨大,也算是打不起了。留在这边无用,还不如让他们先行离开,在后方休整补充弹药后以利于再战。”
张鹿安给与会的将领们开会说道,主旨只有一个,那就是撤离宝应,逐步撤到高邮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