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白衣天子白石源中生

第31章 福山落脚(第2页)

 张鹿安站在城墙上,向外望去,这种跨越时间的感受真的不一样,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上辈子也来过这里,一片流水马龙,近海海水清澈见底,跟江浙的外海不同。而如今一切恍如隔世。

 原来不知道为何没有北门,来到北城墙后,才发现一点,如果城墙上安置有红夷大炮,东边是河,北面为海,南边是城墙,敌人如果从北面进攻的话,第一队形展不开,第二将会陷入死地之中,从西门冲出再迂回到敌人后部,那就真成了瓮中之鳖了,应该没有敌人会傻到从北门进攻的。而且北门朝着大海,道路不通,也就没有必要设置北门了。

 西墙外则是一片荒芜的痕迹,土地板结,无人耕种,只是偶尔点点的褐红色血迹,显示着这里不久前曾经发生过血腥的厮杀。

 南墙外因为有夹河水源灌溉,到处是一片绿油油的景色,收成应该还不错的,只是这些麦子明显偏矮,更远处还有一些高粱地,高粱秸秆在随风摇摆。张鹿安想看见的红薯地却是怎么也找不到,更别说土豆了。

 东门外是河流,是三门当中最为热闹的地方,因为水运方便,这里有水运码头,各种物资都可以通过水运送到城墙边。

 张鹿安经过这一路的用脚丈量,发现福山城不大,满打满算,估摸着大概绕一圈走了三十多分钟,一面墙长度要走一千步,大概有六到七百米左右。

 转了一圈,从东关城墙上顺着关厢楼梯走下去,正好碰到了百户刘师吉,这是个笑声爽朗,肩膀宽阔的强壮如牛的山东大汉。

 张鹿安之前曾经在县衙见过他。刘百户还是属于卫所兵系统的,百户下面有小旗、总旗,上面有千户、卫指挥使、都指挥使和五军都督府。百户只是一种基层军官,相当于今天的连长之类,并不算高官。

 而营兵系统的军官设置则是什长、队长、哨官、把总、守备、都司、游击、参将、副将和总兵。

 第一次福山保卫战的时候,刘师吉立有大功,搞不懂为何现在还是百户衔。

 张鹿安满脸笑容,连忙走上去弯腰作福行礼道“见过刘将军”。

 “你这个小家伙,讲的是甚来。可不兴这么叫,会挨揍的。以后只能喊刘叔,别的什么都不能叫,你可知道来?不然看俺不把你的耳朵给扭下来”。说着作势要拧。

 “明白了”张鹿安边喊边带着两个跟班逃之夭夭,后面笑声一片。

 三人从东门关厢落荒而逃后,先来到了东门外。

 东门外是各种卖鱼的摊位,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虽然渔民捕鱼生活特别危险和辛苦,可是鱼的价格还是不贵的。张鹿安买了八条大鱿鱼、两条“白胖子”鲳鱼和三条黄花鱼,竟然才花了150文钱。比所有的肉类都便宜。张鹿安还想买点海带熬汤喝,可是问了所有的鱼贩,边说边比划,竟然都没有人知道有这个东西。只好作罢。

 张鹿安不知道的是我国本来就没有海带,海带原产地应该是日本北海道那块,民国时候才传入我国的。

 张鹿安对张捡说道,瞅瞅,今天跟着少爷我学学如何买菜。

 东西当然不会自己拎的,都交给了阴六和张捡,反正他们俩特别强壮,不用白不用。

 逛完了鱼市,张鹿安去南关看看蔬菜的价格的,张鹿安想买点西红柿、香料和辣椒面等,拷出来的鱿鱼才香啊。可是逛了一圈,连西红柿和辣椒面的影子都没有见到。

 “难道这个时候了还没有传入中国吗”,张鹿安喃喃自语。

 真是委屈了自己的胃了,什么好吃的也没有,继续转了一圈,又买了两根茄子和三斤韭菜,买了一篮子鸡蛋,五根黄瓜、一点大蒜和生姜,其他东西就再也看不到了,要么是萝卜要么是白菜。总共花了120文钱。

 张鹿安还想接着去西关看看米粮的价格,可是张捡却不愿意了“少爷啊,我俩实在拎不下了”。

 张鹿安看了看,也确实,虽然没多少东西,但是这年头没有塑料袋,鱼是用麦草拴着的、除了鸡蛋有篮子,其他的蔬菜,都只能用衣服包着。

 张鹿安只好带着两人经过城内街返回,这个城内街有各种店铺90家,是福山城里除了三城关以外最热闹的地方,但是三城关有时间限制的,而这条街却是从早开到宵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