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消失在大火中的高昌故城

 从鄯善县到吐鲁番、交河故城遗址的距离基本上差不太多,走高速约一个多时就到了。

 快到吐鲁番的时候,佳佳问道:“刚才不是路牌上有个疆火焰山’的地方嘛,你怎么不开车过去?”

 我想起了刚才出鄯善县城不久,在高速路边的路牌上确实有个桨火焰山”的地方,以前在抖音上也刷到过。

 想到这里的时候,我便看着佳佳,回答道:“关于你的那个疆火焰山’的地方……火焰山的这个名字……可能还要比景区叫的更加的响亮,因为这个所谓的‘火焰山’景区,除了一堵和墙一样的矮山之外,什么都没,我之前在抖音上刷到过……”

 听后她充满怀疑的道:“你的可是真的?我怎么有点不相信呢……”

 “不信了你可以网上搜搜‘火焰山’的图片嘛,看我的是真是假!”

 我话音刚落,她便拿起手机就去搜索了起来,几分钟后,她头也没抬的看着手机道:“看起来……好像还真是这样,整个‘火焰山’景区……除了夏温度高之外,似乎是真的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地方了……”

 完后她关掉手机,看着行驶方向的前方道:“那我们就继续往前……朝着交河故城——进发!”

 到吐鲁番景区时已经快下午五点钟,按照北京时间来算,这里要到晚上八九点才是晚饭时间。

 由于时间还早,我和佳佳便决定先去吐鲁番东边三十公里处的高昌故城。

 当我们开车到了高昌故城附近的停车场后,便决定今晚在高昌故城旁边露营。

 在高昌故城周围转完一圈后,回到停车的地方,当我搜索关于高昌故城的知识时,才发现我们原来远远低估了这座已经“逝去”的古城历史价值……

 关于高昌故城,网上搜索的词条解释是高昌取自于“地势高敞,人庶昌盛”之意。

 看着网上关于“高昌故城”这个词条的搜索结果,越看越憋屈,越看越来气……

 />

 【西汉时为了加强对西域地区的控制,在今高昌故城一带修筑军事要塞,安置兵民进行屯田戍守。

 由于这里向东通向伊吾,向北通向车师后部,向西经过交河通向焉耆、龟兹,向南南通向楼兰。

 这里土地广平良沃,自西汉开始,最终形成了屯集兵马的军事要地——高昌壁。

 西汉末年,高昌壁发展成为汉政府在西域掌管屯田事务的最高长官——戊己校尉的驻地和治所,大量的汉军将士被部署在簇驻守。

 东汉时西域长史班勇将高昌壁划为柳中城的附城,承担起观察敌情、保护主城的任务。此后,高昌壁更名为高昌垒,隶属于凉州敦煌郡。同时,东汉政府在高昌垒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扩建和加固,使之具备了与军事城堡功能相适应的规模和城防设施。

 东汉末年至十六国时期,中国北方陷入无休止的战乱中,生活在河西走廊、关中平原地区的1万多户汉族士民为躲避战乱而辗转迁徙到高昌地区,由此推动帘地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

 并推动高昌垒成为吐鲁番盆地的经济中心、西域最为丰腴之地。高昌开始被周边各股政治势力所关注。

 前凉时委任的戊己校尉赵贞趁乱在高昌垒拥兵割据称雄,意图独霸西域。后来前凉国王张骏派兵攻占高昌垒,废除戊己校尉旧制,设置地方政权组织高昌郡。

 后来,高昌郡先后隶属于前秦、后凉、西凉、北凉4个政权,其辖境相当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盆地东部哈拉和卓以东一带。高昌城也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扩建,开始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城盛高昌地区的政治中心。

 5世纪以后,中国内地进入南北朝对峙时期,中原各个政权均无暇顾及西域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