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访谈(第3页)

新浪记者:“影片中是否还隐藏着类似创可贴那样的小细节没有被明确指出来?”

王树:当然。很多细节就像是《威利在哪里?》一样,因此我不想把它们透露出来。”

”我们一度曾想把影片的宣传语写成:‘如果电影中有450处矛盾,那么这450处都是我们刻意为之的。’”

“此外,还有个别线索是只有我才知道的。对此,演员们都觉得很奇怪,他们不明白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些细微的变动。所以,即便是看了很多次,依然会觉得很有趣。”

新浪记者:“是否还有一些细节是你希望那些看了好多次的观众们留意的?”

王树:“是的。最重要的一点是一些看了超过两次的人们告诉我的。他们说,在第一看的的时候,剧中人物的每段对话似乎都是随机的闲聊,但是在第二次看的时候才突然恍然大悟,原来这些对话其实都是紧扣主题的。”

新浪记者:“我很喜欢所有交织在剧情中关于生活的多种可能性的主题:包括孙丽和她的替角工作以及赵丽影更换的男友。仿佛在一切发生之前,他们的另一种生活早已跃然屏幕上。”

王树:没错。这就是影片的主题。这一切都是关于你和你自己或者说和另一个可能存在的你之间的冲突和斗争。”

“每一个细节,都是在表达一个中心思想:我们总是难免陷入与自我意识发生冲突的局面中,总是难免陷入对自己生活多种可能的幻想中。”

新浪记者:“我希望这部影片能够拍成电视剧。”

王树笑着说:“不错的想法。不过,我倒是愿意在美国、欧洲、印度或者俄罗斯、韩国、日本拍摄这部影片的另一个版本。能够在世界各地看到这部影片6个不同的版本,一定非常棒!”

“坤儿,恭喜啊,《彗星来的那一夜》首日小半天3536w票房,眼看着就要大爆了,你作为男主角马上就要红遍全国了呀。”

赵燕子出声调侃。

《彗星来的那一夜》上映,陈昆搞到一些电影票,邀请周讯、舒祺、姚辰、赵燕子等人去电影院观影。

看完电影后,几人又聚在烧烤店聚餐。

陈昆听到赵燕子的调侃,摇了摇头道:“电影才刚上映呢,哪有你说的那么离谱?”

舒祺笑呵呵的接话:“我倒觉得燕子说的没错,小半日都有3536w了,不仅刷新了首日票房纪录,影片也很有意思。”

“再加上这部电影从头到尾的镜头都是围绕着你们主演八人。”

“依我看,不仅票房大爆,你们都会因此大火一把。”

“你作为男主角,必然比配角更火。”

陈昆被好友们这般吹捧,心里是舒坦的,嘴上却是说道:“别捧了,八字都没有一撇呢。”

说完一顿,紧接着看向周讯,“不过,如果真的能因此火一把,还得感谢讯儿。”

“要不是讯儿向王导推荐了我,我也不可能拿到《彗星》男主角的角色。”

说到这里,提杯示意,“讯儿,别的不多说,我敬你一杯。”

周讯脸上挂着微笑,提杯回应了一下。

陈昆抿了一口酒,紧接着说道:“当然,还得感谢王导,要不是王导同意用我,我也不可能有机会。”

“说实话,彗星这部戏三天拍完,其实我脑壳里是懵的,压根不明白故事的走向,只是按照剧本以及王导的要求按部就班的演绎。”

“演完后,我甚至一度感觉这电影不太靠谱,只是一直都没有说出来。”

“如今看完电影,我是打心底佩服王导,仅仅只用了三天拍完的电影,竟然如此有意思。”

“此时此刻,别的我不敢说。”

“若论拍科幻片,王导在国内,甚至是在世界舞台,绝对是这个!”

说完,朝着众人竖起了大拇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