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如果

 “又怎么了?”一大早就看到陈恺歌气急败坏的破口大骂,陈虹无奈的问。

 年轻的时候,确实觉得陈恺歌很有才华很有本事。

 可是随着日久,她渐渐的明白。

 陈恺歌气呼呼的说:“实在可恨!”

 “从今天起,《梅兰芳》的排片减少4%,这4%分给《台北行》!”

 “《梅兰芳》上映不到一个月,竟然给《台北行》让路!”

 陈虹清楚,陈恺歌并不是接受不了《梅兰芳》的排片减少,他是接受不了他堂堂戛纳金棕榈导演所执导的影片竟然上映一个月就给其它影片让路,并且还是给他有过节的导演让路。

 这让他自觉颜面挂不住,所以才如此愤怒。

 “这不是早有预料的事情吗?”陈虹幽幽的说。

 《梅兰芳》已上映三周,如今早已潜力耗尽,票房增长后继无力。

 值此期间,《非诚勿扰》和《台北行》这两部电影强势登陆院线,以其稳步增长的票房趋势,同档电影必然会让路。

 这不是谁人的命令,而是市场选择。

 院线方除非“不可抗力”干涉,不然全都遵循只看票房不看电影的准则。

 哪一部电影的票房走势高,院线方就会加大排片。

 对应的,就是票房走势低迷的电影排片减少。

 在这个领域,本来就是赢者通杀,败者让路。

 “预料归预料,可《梅兰芳》的票房只差几百万就能破亿,这样一搞还怎么破亿?”陈凯歌气急败坏。

 《梅兰芳》并不是艺术片,而是走艺术路线的商业电影。

 比如冯小钢的《集结号》,就是走主旋律路线的商业片。

 在《集结号》之前,主旋律电影除非组织观看,不然票房都不尽人意。

 《集结号》.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陈恺歌执导的《梅兰芳》,虽然不是主旋律电影,却与《集结号》是同一個路子。

 因此,就有了对比。

 陈恺歌乃是堂堂戛纳金棕榈导演,他连张一谋都不放在眼里,更别说是冯小钢了。

 现如今,《梅兰芳》的票房远不如《集结号》不说,还连破亿都难。

 脸面,挂不住!

 “那怎么办?”陈虹幽幽的反问,一副事情已经发生了,你说怎么办的样子。

 她很想说一句,如果《梅兰芳》拍的够好,票房早就破亿了,哪还会沦落到现在的境地?

 究其原因,还不是《梅兰芳》太拉?

 这个反问,直接把陈恺歌干沉默了,甚至面红耳赤。

 本来就已经很没面子,现在更没面子。

 怎么办?

 他也不知道。

 除了在这里无能狂怒之外,没有任何办法。

 《台北行》同样是中影投资制作的电影,以韩三坪好大喜功的性格,这会儿巴不得增加《台北行》的排片。

 因此,就算他找上门去,韩三坪也不会搭理。

 摆在韩三坪面前乃是保大保小的选择,以《台北行》的票房走势,必然会选择保《台北行》。

 找上门去,除了再一次颜面尽失之外,没有任何效果。

 沉默了好一会儿,陈恺歌脸面挂不住的谩骂道:“无论是韩三坪还是王树,实在可恨!”

 “自此之后,再也不与中影合作!”

 “什么玩意?!”

 他心里清楚,《梅兰芳》减少排片的比例全都分给《台北行》,其中必然有着韩三坪的手笔,不然《非诚勿扰》少数也能分到一些。

 现在全都给了《台北行》,他不信其中没有中影的身影。

 陈恺歌也是有脾气的,既然中影敢这么不给他面子,那么他便决定,日后再也不与中影合作。

 以他戛纳金棕榈大导演的牌面,就算不与中影合作,也有众多电影公司想要与他合作。

 比如上影。

 原时间线中,自《梅兰芳》后中影确实没再与陈恺歌合作。

 只不过,并不是这个原因。

 而是《梅兰芳》投资一个亿,票房才一亿出头,中影巨亏6000w。

 前面的一部《无极》虽然票房不错,口碑却极差。

 紧接着的《梅兰芳》,投资一亿,亏损6000w。

 中影也不是傻子,再加上选择又多,也就没再与陈恺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