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闭幕(第2页)

 坑爹的是,这片事先未做充分宣传。

 好比《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部电影,是由日本公司代理发行。

 可若加上华纳,就没有问题了。

 根据统计,在诸多华裔聚集区内的影院上映的华语片的目标观众一直都明确定位为华人,所选影片都是适合华人欣赏口味的,但实际上,观众有65%是非华裔人士。

 似周润發、陈龙、周星星、刘德桦等港岛影星的电影还是有一定吸引力和影响力的。

 没有华纳参与,找一些小的发行商代理,其实《恐怖游轮》也能进入北美市场。

 这个时候,中国电影大量走上美国银幕,是随着中美电影节等华语电影集中展映活动的兴起而出现。

 一直以来,在美国影响较大的华语影片是2000年李桉导演的《卧虎藏龙》和2002年张一谋导演的《英雄》,后者蝉联北美票房冠军长达两个星期,被美国媒体誉为“中国最成功的一次文化出口”。

 华语片要寻找强力的发行代理公司,用最快的速度、最好的宣传方式推广中国的好电影。

 说一千道一万,其实许多好莱坞的电影人愿意拍摄中国题材的电影,看重的是中国日益增长的电影市场。

 只是许多美国电影发行公司购买华语电影的版权后,并不是为了在电影院里放映,而是根据故事情节去重拍,或者制成dvd出售,因此不大可能全力宣传推广。

 迄今为止,除少数国产大片能在美国电影院线上映外,绝大部分华语电影在美国往往通过两种形式露面。

 不过,这样的成功案例并不多见。

 这些电影院虽然在华人聚居区,但也吸引了许多英语观众。

 华语电影在北美的上映时间没有具体限制,是由票房而定。

 如果宣发有所保证,再加上上映的院线够多,千万美金也不是不可能。

 奈何,被代理发行公司坑了。

 相比之下,合拍片《功夫之王》就不一样,不仅宣发到位,上映首周甚至登陆北美3151家影院。

 奈何这片是真不行,收官只斩获5200w美金的票房。

 相对于美国,其实国内同样对进口片有着限制,甚至限制的更为厉害。

 1994年以前,国内引进的电影,会以 20000美元的价格买断,电影片方无法分享票房收益。

 1995年,国内才首次采用国际通行的分账方式,允许每年有 10部外国电影参与国内的票房分账,但分账比例仅有 13%,远低于正常情况下所能够获得的 40%- 50%的比例。

 1999年,国内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对外承诺,将在加入 wto后放宽分账电影进口配额。

 2001年,分账片进口配额扩大到 20部。

 这一数字在 2012达成的谅解备忘录中增加到 34部,同时分账比例也从 13%提升到 25%。

 不过,由于国内电影市场越来越大,外国片方自然也更希望中国能够取消对于电影的贸易保护。

 于是,2017年原本的谅解备忘录到期后,好莱坞正是以此目标来和国内谈判的,只是并没有成功。

 虽说华语片只要找到发行代理商就能进入北美市场,而国内却重重限制进口电影,明显不对等。

 其实,此举不仅是限制外国电影空手捞金,也是对国内电影行业的保护。

 如果同等美国那边只要找到发行代理商就能进入国内市场,那么以好莱坞电影的能量.国内的电影行业瞬间会被击穿,不仅发展不起来,甚至会沦为好莱坞电影收割票房的鱼塘。

 在这一方面,不仅中国对外国电影进入国内市场有所限制,其实韩国亦是如此。

 正是韩国电影人的努力,遏制住了好莱坞电影肆意进入韩国市场,韩国的影视圈才能发展起来。

 只是,十多年后,韩国电影人的努力最终还是化为泡影,整个影视市场慢慢沦为好莱坞的附庸。

 简而言之,好莱坞不少的影视作品无论是投资还是制作都相对更为精良,而韩国因为市场比较小的原因,投资制作俱都相对廉价。

 若好莱坞影视作品能够不受限制的随意进入韩国市场,那么优胜劣汰之下,廉价的韩国制片作品根本无法与好莱坞影视作品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