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主次
他风尘仆仆,显得很是狼狈,但双眸明亮,带了几分久别重逢的喜悦。
季寻汌笑着道,“你这家伙,一见面就要人感谢,哪有这样的?你路上怎么样,都太平吗?” 杨晗道,“你先别问这些,给我倒杯水,一路奔波把我折腾坏了。” 季寻汌亲自倒了杯茶交到他手里,杨晗一饮而尽,一边抹嘴一边道,“我跟你说,这也就是你的事儿,换了旁人,我是绝不会出这个头的。” 季寻汌道,“知道了知道了,心中记着你的人情呢。” 杨晗白了他一眼,“谁要你说这些,你我兄弟,谈什么人情?你以后再说这样的话,看我还理不理你?” 季寻汌道,“路上没遇到危险吧?” 杨晗摇了摇头,“我只顾着赶路,倒没留意别的。你说的那个袁三也没出现,不知是被别的事牵扯了注意力,还是对我没什么兴趣。说真的,我还挺想和他会一会的,看看这家伙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季寻汌神色严肃地道,“没碰上最好,那人心思诡谲,下手又狠,你要是真遇到了,反而让我不安。” 杨晗道,“这家伙害得季家好苦,将来要是抓到他,千刀万剐也不能解恨。” 季寻汌心里却想着另一件事——以袁三对季家的恨意,季家的任何举动只怕都逃不过他的眼睛。而他之所以按兵不动,没有在路上设伏对付杨晗只有一种可能,他觉得季家组织出海是自寻死路,根本不必阻拦。 而这也恰恰是袁三的真实想法。 此刻的他正一袭青衣站在深山中简陋的亭子里休息。山风吹动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动,让人心旷神怡,只觉得耳目开阔,再大的烦恼也能烟消云散一般。 望着眼前的层峦叠嶂,袁三摆弄着手里的树叶,思绪却早已飘向了远方。 他也没有想到,接二连三的磨难并没有消耗掉季寻汌的斗志,反而让他另辟蹊径,想到了出海贸易这条路。 胆识,气魄,二者缺一不可。 袁三甚至在想,如果易地而处,他是否也会像季寻汌这般果断。 仆从姜叔缓缓走到他的身后,低声道,“三爷,那个姓杨的小子,就这样放他从眼皮子底下走了?” 袁三淡然道,“他不过是枚小小的棋子,动了他打草惊蛇不说,不是也坏了季大少爷的计划吗?他想出海,就让他出海好了。我倒要看看,季寻汌有多大的本事,能把海上贸易做成。” 姜叔不安地道,“万一真让他办成了呢?” 袁三冷笑着道,“那不是更好?旗鼓相当才叫对手,一味挨打还有什么意思?人只有在高处摔下来才会觉得疼,在低谷跌倒也不过是个跟头而已,根本不觉得疼。” 姜叔道,“三爷,您可别大意轻敌。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季家虽然垮了,但毕竟根基摆在这里,还是不能小觑的。依我说,倒不如直接按死得好。既报了袁家的仇,又解了您的心头之恨。了结了此事,您才有精神去干别的呀。” 袁三不悦地看了他一眼,“依你说?你算个什么东西,敢在我面前指指点点?” 姜叔欲言又止,惧怕地低下了头。 袁三‘哼’了一声,“我这辈子还能做什么事?我生为复仇而来,哪还顾得上别的?以后这种话,再也不许说,否则……别怪我不念旧情。” 姜叔的肩膀抖了抖,“夫人那边一直让人送消息过来,想让您赶在中秋回去一趟。” 袁三冷漠地道,“我手头这么多的事儿,可没时间听她唠唠叨叨。回个消息给她,等我忙完了正事再说,让她照顾好自己的身子,别总想些有的没的。” 姜叔道,“夫人有日子没见您了,必然思念至极,要不然您就回去一趟吧?” 袁三二话不说,回头就甩了他一个耳光,“你真越来越分不清主次了,我是主,你是奴,我说什么,你就听什么,再敢多嘴,我就把你的舌头割下来泡酒。” 袁三向来言出必鉴,身边服侍的人没有一个不知道的。 姜叔捂着自己的脸,果然不敢再说。 袁三漫不经心的手中的树叶向空中一丢,看着它向山下缓缓飘去,“落叶随风,人随形势,哪有谁能依着自己的性子过活的?” 他独个儿站了一会儿,等心情逐渐平静后,才转过身道,“让人盯着季家的一举一动,我要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出海,在谁家买船,都有几家入股,出海的人都有谁……” 这种事关乎出海成败,季家怎么可能轻易示人? 知道的势必只有信得过的自己人,哪是那么容易能打听得到的? 可姜叔已经挨了一个耳光,此刻再大的胆子可也不敢忤逆袁三的意思,立刻点头答应了。 袁三出了凉亭,自有手下从阴凉处牵出吃过草的马。袁三翻身上马,又忽然想到一事,扭头问道,“盛家那位小姐最近倒是安分得很!” 牵马的手下道,“她一个内宅的娘儿们,不安分还能怎样?” 袁三冷冷地扫了他一眼,觉得这话很不中听。 立刻有人上前道,“盛家最近一直很消停,除了往内务府上贡和往包头运货外,再没别的事。” 袁三微微一笑,“她能这样懂事,倒也难得。”说完便一挥马鞭,催马前行。 众人立刻驾马跟上,顷刻间消失得干干净净。 被袁三记挂在心的盛南锦在连往京城派了两封信后,终于收到了白先生的回信。信中说内务府的黄昕是根老油条,虽然对盛家一直客客气气的,但每次提到货款都是推三阻四,找各种理由搪塞,想必这中间还有什么事情没有谈好,所以才一直压着。这种事白先生不好出面,黄昕也不可能对他一个跑腿的人言明,怕是盛家还得派个能说得上话的人走一趟才行。 能跟黄昕说得上话的…… 除了盛南锦还有谁? 盛南锦思量再三,只得去找盛时商量。 盛时听后道,“那就辛苦你去一趟京城,不把这件事说明白,以后也是麻烦。多带些人手,免得路上不安全。” 盛南锦见盛时也同意了,便点头道,“既然父亲赞成,我这几日就出发,再晚天就冷了,水路也不好走。至于说人手……我想带着绒姐儿一起去,不知道父亲答不答应?” 盛时一愣,“绒姐儿?你带着她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