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第148章 我可是李子坤(第3页)

 因此,在糜竺意识到水利开发持续进行下去对吴郡深远的有利影响后,几乎会全心全意的支持着这个计划。

 可以说,但凡是反对开发水利之人,某种意义上几乎算得上是糜竺的政敌。

 ‘政治,有时候当真是朴实无华又有趣……’

 李基的脑海之中闪过这个念头,转而答道。

 “子仲所言,想必也是如今吴郡上下相当一部分人的想法,只是碍于主公与基的威望,无人能正面反对主公的决定罢了。”

 “那子坤可是支持于备?”

 刘备目光炯炯地看着李基,甚至眼神之中透露出着一丝忐忑与紧张。

 “倘若子坤当真反对的话,备亦不是一意孤行……”

 不等刘备说完,李基笑着开口道。

 “基与主公,同心同德!”

 刘备闻言,脸上不由得一喜,道。“子坤如此说,那备便放心了。”

 不过,刘备的神色再度生出几分忧虑,开口道。“只是,子仲所言不无道理……”

 刘备一边说着,一边从身旁将一个装着五六卷竹简的托盘推到了李基的面前,道。

 “时间紧迫,这是锦衣司目前调查到的全部消息。”

 李基见状顾不得失礼,连忙从拿起那一卷卷竹简一目十行的翻阅起来。

 迄今为止,朝廷依然没有任何反应。

 且锦衣司的情报网络也同样还没有伸到中原地带,除了吴郡之外,仅仅有一小部分开始尝试着往徐州拓展。

 而这些情报,大多是锦衣司从各个逃难的流民之中汇总而来的信息。

 片刻之后,李基的脸色略有些凝重地放下了手中竹简,开口道。

 “情况比子仲所知的还要来得严峻不少,大旱、大疫算是凑到了一起。”

 不过李基对此也算是早有心理准备,内心称不上吃惊,但也是颇感压力。

 以着后世的研究来看,此刻的大汉正处于将会持续百年以上的“小冰河时期”的开端。

 “小冰河时期”所代表的是容易出现极端气象,各种天灾更易频发。

 因此,李基对于吴郡水利的重视,其中也有着一部分是为了应对干旱、水灾等可能出现的极端气候。

 只是,李基没有料到才第二年,中原便再次发生大旱,且还是波及到冀州、青州、兖州足足三州之地的大旱。

 时逢春季,面临干旱的百姓们根本无法正常播种,更遑论是接下来的收成了。

 在这种情况下,百姓们为了活命只能逃!

 可以预料的是大旱之后,便是大饥!

 且饥荒恐怕也已经初步形成,大疫也是由此连锁产生的。

 前年方才爆发了“黄巾之乱”,尸骨遍野,汉军纵使会特意掩埋尸首,但必然也做不到细细处理。

 饥荒之下,恐怕是有饥民为求活命而饥不择食,继而形成了瘟疫。

 “子坤,最让备为之担心的便是那瘟疫不知状况如何?又是否被控制住了?”

 刘备则也是忧心忡忡地道了一句。(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