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你要不要去楼上坐坐(第3页)

 史向明废了半天功夫才把这些人赶走。


 而这只是刚开始。


 学校里很多男生都在打听白月儿的电话,还有很多人想追求她。


 史向明怎么可能不担心。


 他发现自己和白月儿的差距越来越大了。


 如果不是还有婚约,他几乎感觉自己失去了白月儿。


 可即便有婚约在身,他还是有强烈的危机感。


 史向明叹了口气,“月儿火了我是很高兴,但你们知道有多少男生在追月儿么?寒假的时候,就有很多我们学校的男生打电话给月儿,说开学请她吃饭,还有很多人发那些暧昧的短信,我烦都烦死了。”


 金郝南问:“那白月儿答应他们了么?”


 史向明道:“那倒没有,她不接陌生人的电话,也不回短信。”


 刘至好道:“那不就得了,我看白月儿也不像那种见异思迁的女孩,而且你们有婚约,你担心个屁啊。”


 “话是这么说……行了,是我想太多了。”


 随后室友们又聊起挂科的事。


 除了金郝南和许修文,其他四个室友全都有挂科,只是多少而已。


 四人聊起成绩,顿时愁眉苦脸。


 刘至好还埋怨道:“老师真不够意思,我就差一分,多给我一分不行么?太无情了!”


 许修文没有加入他们的聊天。


 他想起刚才和徐倩的对话。


 他连忙打开电脑,然后查询光明酒厂的新闻。


 很快便找到了几条新闻。


 “光明酒厂挂牌出售”


 “光明酒厂改制”


 “光明酒厂破产”


 许修文认真找了半天,始终没看到关于浙省温州大集团买下光明酒厂的报道。


 光明酒厂的新闻中连半点浙省温州大集团的影子都找不到。


 许修文停下动作。


 他终于确认了今世,浙省温州大集团没有买下光明酒厂。


 光明酒厂在今年之前还是省内大型国有白酒企业。


 只是因为连连亏损,实在难以为继,所以政府才不得不插手干预,进行招商改制。


 浙省温州大集团就是趁着这个机会买下了光明酒厂,让国有白酒企业变成了私有的民营企业。


 自从改开以来,通过各种方法占有国/有/资/产的例子屡见不鲜。


 许修文原本根本没想过这件事。


 但是突然知道光明酒厂卖不出去,他顿时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他想买下光明酒厂。


 许修文觉得光明酒厂不应该就此没落。


 光明酒厂最火热时,来光明酒厂买酒的人不计其数,外地来拉酒的货车能在酒厂前面排成一条长龙。


 全国各地来光明酒厂拉酒的大型集卡还曾造成104国道的严重堵车的场面。


 但是后来怎么没落的?


 可能的原因有:


 第一,内耗严重,员工成分复杂,内斗太严重。


 第二,管理混乱,掌权人没有魄力和能力。


 第三,酒厂的发展策略和方向有问题。


 发展到后来,因为资金问题,酒厂甚至在造酒的原材料上省钱。


 上等原材料和次等原材料,那差别自然很大。


 这样造出来的酒质量自然也不行,于是慢慢被市场淘汰,除了本地人还喝,其他地方基本上没人买了。


 昔日那种一酒难求的场面再也看不见了。


 可即便如此,在被温州大集团收购后,光明酒厂虽然发展不顺,但一直都活着,最后被省内的龙头酒企收购。


 套用股市的话,现在就是光明酒厂股价最低点,已经没法再跌了。


 现在是最好的抄底时间。


 而且许修文认为光明酒厂只要甩掉顽疾,还是很有发展潜力的。


 酒厂面积够大,厂房也够大,而且设备齐全。


 最值钱的也是这批设备。


 酒厂员工,巅峰时有三千多人,现在的话,许修文没去了解,但应该走了不少。


 不过这对酒厂而言却是好事。


 本来就不需要这么多员工,很多人都是附在厂子身上的吸血虫,没了他们反而可以减轻酒厂负担。


 酒厂现在最重要的框架还在,买下它,只要控制好造酒的原材料品质,把控住酒的质量,用心经营,依然有机会发展起来,焕发第二春。


 要知道这还不是十几年后,酒业市场被酒企龙头们占据着。


 现在还有异军突起的机会。


 而这一点上,曾经盛极一时的光明酒厂有着坚实的基础。


 最不济的结果是,酒厂发展不起来。


 但光明酒厂光占地面积就有400亩,建筑面积120000平方米。


 再过几年,光靠卖地都足够回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