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3.秦时风韵(60)二更(第3页)

 有这些时间,就足够嬴政撑到亲政了。

 另外嘛:雍城藏暗兵,此异动需得吕不韦遮掩。吕不韦以为自己养私兵,可所养之兵乃勤王之用。

 此策,吕不韦会听吗?

 会的!田陈篡齐,继而得天下,以吕不韦之野心,焉能不动心?

 是的!吕不韦动心了,他在寝室里来回的徘徊,时而笑,时而拍案……

 四子心雄,果然如是!

 自己不敢想之事,四子敢想:妙!妙!妙哉!

 他大笑出声:富可敌国,为何不能有一国?

 若有此想,除了要做好秦相国之外,还需得影响大王。

 如何影响大王呢?他第二天一早,就去见了姚贾。

 姚贾正要去宫里给大王讲学,见了丞相忙问:“听闻三位上将军进宫了,丞相可是为此事而来?”

 倒不是为这个!

 吕不韦亲昵的拉着姚贾的手,两人相携而行:“姚师可知齐桓公与管仲这对君臣。”

 “自是知的!”姚贾这么说着,才要说话,吕不韦却拍了拍他的手,“知道便好!知道便好!齐桓公与管仲……君臣相得,大王必是爱听的!爱听的。”

 说着,人就走了。一边走,一边回头,还点着他:“要讲好,要好好讲,要时时讲……谨记!谨记。”

 姚贾摸着胡子,看着匆匆离开的丞相,心说:讲齐桓公和管仲什么?

 齐桓公不计前嫌,拜管仲为相?

 姚贾摇头,进宫的时候一路都在思量:讲齐桓公与管仲什么呢?此二人……大王必读过。

 眼看进宫了,他‘嘶’的一声,几乎揪下了几根胡子。

 他想起一个典故来:齐桓公拜管仲为相,称呼管仲为仲父。无论朝中有何事,齐桓公皆说,去找仲父,仲父去办。果然,管仲事事妥帖。而在管仲治理之下,齐国能称霸于诸侯。

 此典故说的是什么呢?

 说的是——无为而治!

 丞相之意是:应该教大王无为而治,需得大王认同无为而治才是治国良策!

 于是,嬴政就听到了这样的论调。

 姚贾说起了当世四公子,首先提到的是赵国的平原君。

 “此人有才?未必。”姚贾满脸的鄙薄之色:“秦国不以出身,择其才而用,这是其他诸国皆未曾有的。平原君乃赵国先王之叔,若有才情,当日国君之位为何不曾给他?赵国与秦国不同,秦国以嫡长而立储,赵国却号称以贤而立……”

 嬴政看着姚贾:嫡长未必全对,立贤未必全错,倒也不用鄙薄若此。

 姚贾不知嬴政心中所想,只讲他的:“他若贤良,国君该是他才对!何以后来才贤良起来了?臣以为,无非是择人而用。有才之士,投其门下,遇事便有人出谋划策,他只是集众人之智而已。臣非鄙薄此作为,而是对此作为赞赏有加。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只要用好了人,袖手以观,未必不是善策。”

 嬴政挑眉:有意思了!吕不韦不硬来了,换了办法了。

 无为而治,此乃道家流派。

 有趣!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