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苏文的回答

 听到他这么发问。


 苏文思考。


 也同时回忆着自己经历过的种种‘时间穿梭’的经历。


 而后平静地给出了回答:


 “作为一位新晋学者,我大概没有没有资格去断言这个话题。


 但在将来。


 正如天文学家布莱恩·考克斯教授所言。


 此刻我们抬头便能望见的太阳,最终会成为烂漫星云里一块散发着微光的灰烬。


 那曾经巨大壮丽恒星的残骸。


 它的命运,就是在广袤极寒的太空中逐渐冷却,亦如无尽岁月已然落幕的漫天繁星。


 所以,当我们仰望天空,望向那些遥远的恒星和星系时。


 我们其实是在仰望过去。


 光从那些遥远天体到达地球需要经过漫长的时空间尺度。


 而我们此刻抬头所见的一瞬。


 大概是比起地球历史还要宽广上亿倍的宇宙往事。


 帕斯卡曾说过: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


 (to the time to life, rather than to life in time)。


 人类文明终会向着远方前进。


 我想,


 大概没有比浪漫而又宏大的星河史观更值得期待的未来了。”


 “非常优秀的回答。”


 江修远听到他的回答,接着说道:


 “正如苏文所言。


 人类探索遗迹,向着称为知识深渊的边境前进,也正是因为文明不可能永远止步。”


 听到他这么说。


 滨海市最为权威的报刊记者提出了问题:


 “江教授,您在前往深海遗迹的时候,就不担心自己会永远留在那里吗?”


 “我也是人,当然会害怕。


 但我的害怕大概更多是愧疚,愧疚无法履行自己作为一位父亲、一位丈夫、一位儿子的责任。”


 他推了推眼镜平静的说道:


 “但倘若我真的留在了那里。


 我想在我离开后,留下研究资料能给这个世界留下些许帮助。


 那么,我期待的未来总会有人替我看到。”


 苏文默然。


 毕竟。


 他曾经亲眼见证过三千年后的文明未来。


 安静的讲座渐渐响起了零星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