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雪泥鸿爪ad
第一千八十五章 主持局(第2页)
这本书内容非常简略,主要就是罗伯特议事规则介绍,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头脑风暴法与德尔菲法的应用介绍。
“主持人,主持人,主持人”
通篇全都是主持人,滕详就是傻子也知道主持人在这些议事规则中的重要性。
一个新兴的主持局的构想在滕详的脑海里冒了出来。
要让主持人客观中立,不添言掺语干涉会议,就只能把主持人这个身份固定下来,断了这帮人在其他领域进步的前程才行。
这样主持人就只能在自己的主持人身份里进行专项晋升,其晋升与成败无关,仅与会议的秩序,讨论的深度、广度,最后总结的逻辑性有关。
而这本书好就好在,书里面就提供了如何量化会议秩序、讨论的深度、广度、总结逻辑性的标准。
所谓深度无法是针对当前讨论事项有逻辑有理论基础的前因后果分析。
广度就是每一个具体方向的并列事例。
最后总结的逻辑性包含了语法的正确性与逻辑的恰当性,逻辑的恰当性则包含了必要性、充分性,可行性三个方面。
“这高大人,为什么一开始就不明说呢?”看到这,滕详当然知道高翰文出版这本书的用意是什么。联想到今天,要不是李春芳以身作则守护秩序,内阁小堂会几乎一开始就要变成高拱的一言堂了。那样的话,高拱与前面的严嵩还有什么区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