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二章 吴承恩的自辩(第2页)

 “但后来,我记得我去问高老师,他回复我了一句“其余不论,有一处明显错误,那就是按照太宗后期西域开疆的速度,师徒四人回大唐时,两界关早就不是大唐边境了,当年高昌国都归了大唐。怕是过了荆棘岭甚至狮驼城就该是大唐或者大唐藩属的边境了”

 “我当时完全没想到居然还能有这个视角。从那以后我才明白,文字从写下那一刻起,就不再属于作者,而是属于看到它的人。”

 “所以这些人的理解也没什么问题。可笑我以三教合一、仁义去编撰西游故事,但唐僧取经14年,足以让大唐拓地万里了。这可不是三教合一,仁义儒学该干的事情。最诡异的是太宗皇帝干得还不错。至少贞观年间大唐境内的百姓相对于前隋,相对于周边突厥都过得不错。至少我们儒学的史书是赞扬的。没有三教合一,没有高扬仁义,却达到了儒学盛世的目标。这是事实。所以,才显得以三教合一,仁义强行去杂糅西游故事的我这个作者才是最大的阴谋源头,别人在我这个阴谋的基础上反向阴谋不也很合理吗?”

 “写话本,特别是历史背景的话本,我们所灌注的思想最好是与当时的时代一致。否则,别人总是能看出阴谋的成分。比如唐朝经常是武人入朝当宰相,科举少得可怜,东西南北用兵,这些可不是什么儒学的体现。我这算是教训所在了。当然,如果你本身就是想引发大家讨论的,也可以就这么干。但此时,希望大家别忘了刚刚李老的嘱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