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三章 讼师社团的八字箴言(第2页)

 “第一个当然还是追求“循名责实、按实定名”的八字箴言,如果做不到怎么办呢?按理说判案的地方主官更应该负这个责任,更应该承担这个义务,他们包括我在内更应该拜这三位祖师”

 “但是,基于众所周知却又无法言说的原因,我们也不能要求过高。但是讼师其实是地方主官面向当事人的中间桥梁。或者说是地方主官的一面镜子。”

 “你们刚才也说,最普遍的盘外招,无非是送银子。大多数百姓就是送银子也没有门路的。必然也是你们主导经手的。所以,百姓看不到主官,却能看到你们什么样子。”

 “当事人,完全可以通过初次初次上堂时,主官对你们的态度,以及你们对盘外招的态度连间接推测主官的道德人品。”

 “话说回来,百姓难,我们按察使也难,防弊纠错,本身就是逆水行舟的。应该查哪儿,纠谁,依据在哪里也是很难。总不至于来一句,我一眼就看出你不是个好官吧?稍有不慎,明明是公心,却被认为是有人在借我们之手搞打击报复,从而引发不必要的意外。”

 “因此,与往日里,苦一苦百姓一样,我这里可能就要厚脸皮跟大家说一声苦一苦讼师了。往后浙江一地按察使司的提举刑名,会根据百姓对当地讼师投诉与当事双方讼师平等覆盖的占比来决定。”

 “安静一下。我再补充一点,讼师的样子是官员的镜像,自然投诉越多,这地方的刑名问题也可能越多。这一点无可厚非。大家也很好理解。第二点,则是鼓励主官在面对当事双方地位悬殊时,主动给穷苦之人找到对应讼师,以减轻富商士绅利用讼师欺压百姓。当然,你们以后的名气也会来源于此。是否做一个好讼师,做什么样的讼师,能否洗脱百姓朝廷对你们讼师的偏见,全在于你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