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六十四章 邹应龙的尴尬处境(第2页)

 做完这些邹应龙自觉不再欠老师家什么了,就一直安心在家等圣旨。只要俸禄不断,他就不带一点慌的。

 赋闲的这半年,邹应龙再次全身心投入了新学的学习上。期间还去请教过几次宋应昌。只是自己毕竟是读了三十年的孔孟之道,让自己抛弃仁义,全然去研究新学的蝇营狗苟却是实难做做到。

 只是到近几日却回过神来,这新学与儒学质的不同,还在于,儒学一开始就是如何用礼去分割天下利益的学问,而新学对分割利益却是少有提及,唯一有的还是泰州学派联合新学搞了个仁义指数。

 但仁义指数也只是结果而已,到底如何分配呢,依然是个黑箱。

 经过对新学一年多的接触,邹应龙可不认为高翰文这种人物会忽略这一点。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却没有写出来。难道新学也有害怕的东西?

 邹应龙多次往返于码头兵营匠户农户,对下面什么状况多少还是门清的。如果说礼制之下,世代佃户。那新学之下世代帮工似乎也好不到哪儿去。

 这些日子,除了这些思考,仕林之间疯传的一篇打假古文尚书的文章也引起了邹应龙的兴趣。

 总体来说,除了郁郁不得志,邹应龙过得不算差了。只是一些小莲茶庄的高消费项目上不去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