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耶律传庭的故事(第2页)

 那会儿,好些文臣都对徐阁老委曲求全,一味求稳,畏手畏脚感到痛惜不已。没想到,原来首辅是高瞻远瞩,一口气实锤了,由首富之子一锤定音。整个官场,倒高翰文的风气又热络了起来。 

 特别是高翰文新出的《天祚二十五年》在其末尾的故事里,有天祚二十四年,耶律传庭二次复起,其并没有直接攻击流寇。反而跟在流寇身后,等着流寇攻破了士绅、勋贵之家再进城重新分配土地,收集军粮,一路进行了三四个城镇,甚至把前些年的欠饷都补齐了,士兵终于得了个饱饭。 

 农民分得土地,尽然在天祚帝出逃后都还自愿组织民兵对抗流寇、金朝与北宋进攻。 

 这个故事,虽然没直说,但稍微一联想就太吓人了。 

 耶律传庭,二次复起后,天祚帝拢共就只给了五万两军饷,这点钱一路漂没,到耶律传庭手里时就只有两万两了。就这还是太监、文官仁义。 

 而军饷的差额是十万两不止。虽然天祚帝有圣旨,让周围士绅、勋贵配合耶律传庭筹集军费,可是一开始,可没人主动站出来支持。逼得耶律传庭不得不直接纵兵劫掠百姓,造成流寇越剿越多。直到一次鼠疫,耶律传庭实在没办法了,跪求当地藩王与士绅,反而被以勒索勋贵、士绅弹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