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语言、思维与文明(第2页)

“表义语言要特别注意内涵的流变,很多时候字词还是那个字词,但内涵早已沧海桑田,最好的例子就是空穴来风。意义的扭曲可能使得表义文字千年的文明积累毁于一旦,必须要找到固定字义的方法。否则字义的游走,必然使得文明断层。字都是那些字,但准确的含义却没人能够理解了”


“表音语言要特别注意发音的流变,很多时候字词还是那个字词,但发音早就改头换面了。发音的扭曲同样可能使得表音文字千年的文明积累毁于一旦。因为具体的内涵是借助某个语音或者连贯的语音关系说出来的,一旦变了,又没有记录则再难识别过去的准确含义。表音文字必须要找到固定每个发音的方法,否则文明断层同样不可避免。”


好在最近,借助沈大家的帮忙,徐有知讲佛郎机语、罗马语等拆解发现,其最小的独立音标大约有45个。靠着这45个独立音标的组合就能发出几乎所有的泰西语音。


同样,借着研究泰西语言的经历,徐有知完善了汉语的音标系统,并在高翰文的建议下搭配声调更为完整。屝


至此,表音与表义虽然互为表里,但直到音标完善,汉语的语言系统才得以完善。同时两者也不完全区隔,因为汉语里也有形声字这种表音系统。只是表音规则并不统一。


但与表音文字能够将发音拆解为单一音标从而固定发音流变,保持文明积累不同。汉字字形的拆解更为困难。特别是形声字、会意字、象形字等规律,导致汉字在字形上很难被拆分为统一的独立要素,并无法通过独立要素锁定汉字的字义。徐有知还不得不额外做了汉语语法的补充,不同的语法。句读同样会影响语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