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雪泥鸿爪ad
第三百八十一章:严党的悖论死局(第2页)
另一个就是杭州织造局外贸的崛起,使得相当多有点家产却又没啥关系的小地主小士绅全跑那边去了。没有这些人出头,直接给乡里卖食盐。直接卖就是效率低,老农民也不敢来买。自己招募人手分散去卖,那几个外地人到了乡下,特别是大一点有宗族的乡里,谁给谁钱还不清楚呢。
与此相对应,赚钱少了,花钱的事物却越来越多,越来越贵。
如杭州新产的高级印花丝绸、水晶琉璃器具、话本故事会等等。
漕运节点的淮安都是如此,沿途其他地方都好不到哪儿去了。
很显然,严党不能照顾好下面利益,自然就不能号令群臣,严党自然也就在嘉靖皇帝那里失去了利用价值。
当然,如果严党还想保住基本盘就必须给下面这帮人找到新的来钱路子,但这样大明财政只会进一步恶化。皇帝是想自己捞钱,不是想让你严嵩捞钱。这么干,不就是拿皇帝当抢使,遇到个愚钝之君都还罢了。当朝皇帝,那肯定是门清的。这样干,照样没个下场。
所以现在严世番也是意识到这个问题,总不能严府掏钱给嘉靖买百官一个满意吧?
一边是嘉靖的血盆大口,一边是百官的嗷嗷待哺。严嵩早就不能兼顾了,年中东南战事结束就在琢磨怎么安全退场了。
与此相对应,赚钱少了,花钱的事物却越来越多,越来越贵。
如杭州新产的高级印花丝绸、水晶琉璃器具、话本故事会等等。
漕运节点的淮安都是如此,沿途其他地方都好不到哪儿去了。
很显然,严党不能照顾好下面利益,自然就不能号令群臣,严党自然也就在嘉靖皇帝那里失去了利用价值。
当然,如果严党还想保住基本盘就必须给下面这帮人找到新的来钱路子,但这样大明财政只会进一步恶化。皇帝是想自己捞钱,不是想让你严嵩捞钱。这么干,不就是拿皇帝当抢使,遇到个愚钝之君都还罢了。当朝皇帝,那肯定是门清的。这样干,照样没个下场。
所以现在严世番也是意识到这个问题,总不能严府掏钱给嘉靖买百官一个满意吧?
一边是嘉靖的血盆大口,一边是百官的嗷嗷待哺。严嵩早就不能兼顾了,年中东南战事结束就在琢磨怎么安全退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