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逆练新法

    “为何宋朝百年无事,但王介浦一分析,熙宁变法后不过四十余年,靖康耻就爆发了,是熙宁变法不是时候,还是熙宁变法不是时候?”

    对于宋应昌之问,高翰文是明白的。王安石王介浦在《本朝百年无事扎子》中对北宋问题的分析是切中时弊的。

    后面熙宁变法的内容也急剧开创性。因为这是中华历史上,儒学第一次以动态的,增量的世界观去指导变法。

    然而,结局却失败了

    结局失败了!

    那么问题来了,王安石开出的药方都是对症的,结果病人死了。

    深究下来无非两个原因,一是为时已晚,北宋早已是冢中枯骨,救无可救。即使药方是对的,也避免不了灭亡。二是口号喊得太早,原本还不知道有这些问题的,也嗷嗷待哺地等着挤进这个破窗,好在破窗被修复前搭乘最后一班车。

    所谓等自己走过了再修窗不迟。等自己过了又想着自己亲戚朋友,过后还想着儿孙子侄。明明知道是破窗,明明也想着等到时候再修窗的,这破洞却越来越大,直至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