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二章:冗长的殿试(第2页)

    儒不可知,皇帝可以用。但其他人也能用。

    皇帝不过一家一姓之用,就算皇家再厉害也赶不上世家那么多人的千年传承解释啊。

    嘉靖有了这个危机感,才一直容忍杭州罗学的发展。

    但是如果完全放纵杭州罗学玩脱缰了就不好了。

    罗学或许有用,但攥在自己手里的罗学士子才真有用。

    好在与春秋战国传承百年的诸子百家不同,现在罗学才开始,嘉靖完全有机会从头掌握。

    -------

    嘉靖走过士子中间,左右看了看就默默地坐在正前方空置的御座上。

    示意了内阁官员与士子照旧后,就真跟个大衣架似的杵在那里。

    坐在正上方,看着下面一水的鹅毛笔。写馆阁体,鹅毛笔比毛笔优势太大了。内廷基本普及这玩意了。

    只是没想到,一项执拗的读书人,竟然如此开明。

    原本算好时间的,结果这群士子硬是没人提前交卷。

    这殿试是没有八股文限制的,又以策论为主。那基本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自然卷得飞起。

    只是往年再卷,由于有毛笔限制,写久了也就累了,提前交卷的还是好多。当别人提前交,自己不交,岂不是在皇帝与阁老面前显得无能。于是乎,只要有一个零领头,基本就都鱼贯交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