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西学好奇心(第2页)

    沈一贯则是更注重经义内容的溯源与假设探讨。首先要做的,自然是对孔孟朱之言在传播过程流变的分析,接下来对孔孟之言在春秋战国的时代背景,朱子之言在南宋的时代背景,分别提炼出其观点的时代前提。

    随便表面上看,这可能是收到了张逊肤儒学复古学派的影响,要不然何必辛苦溯源呢?但事实上,只有溯源才能得到最真实的儒学,才能再当前的仕林中占据道德制高点,毕竟谁也不能说孔孟朱有错误不是。绝对正确的东西,就算不够华丽,起码也是个中上的成绩。

    背地里,沈一贯是希望大家明白,任何理论都是有假设前提或者现实前提的。世殊事异,事异则备变,这才是不变的真理。不存在一个统治千年不变,甚至越古老越强大的理论。这事不好明说,但聪明的学生肯定是能够感受到的。

    这大约才是高老师让自己任教的目的吧。

    ---

    与两名小老师的领悟不同,来的听课的学生的领悟也各不相同。

    私教班与大课班最大的差别就是上课环境一对一辅导。

    这最开始确实提供了很大的优势。

    但随着时间推移,几天下来,大课班的学生的进步更是惊人。

    与后世学生管不住自己纪律不同。目前这帮人都是群科举机器。大课根本不存在有人破坏纪律,同时又多了同学们的讨论。同龄人之间的交流创造了相当大的学习动力。